|
上海老地图鉴赏(三十五)发表时间:2019-06-10 22:23 袖珍上海分图 《袖珍上海分图》,上海日新舆地学社1933年出版,苏甲荣编制,五十开红色漆面精装本。全书可分为九个部分,首先是“民国二十二年历表”2页,含国内国际纪念日表、二十四节气表及月象表;第3页为紧急电话,列入了公共租界、法租界、南市及城厢、闸北四地的救火会、救护车及巡捕房(公安局)的地址和电话,以及上海时疫医院、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宝隆医院、仁济医院四家医院的地址和电话;第4—8页是“电车公共汽车路线一览”;第9—10页是空白的“住址电话表”,可供使用者临时急需备忘所用。 其后为本图册的主要部分分区地图及文字说明分区概观。分区地图十一幅,均为单面彩印折叠装入,大小不一,无比例尺。各图依次为上海市区形势图、上海城市租界总图、公共租界中区图、公共租界西区图、公共租界东区图、公共租界北区图、法租界及城内图、法新租界图、南市图、闸北图、沪西图。分区概观有17页,分别是上海市概观、南市城厢概观、闸北概观、公共租界中区概观、公共租界西区概观、公共租界北区概观、公共租界东区概观、法租界概观及沪西沪北概观。概观后附有“旅行部及各种交通机关、轮船码头”的地址、电话等5页。分区概观简述了上海及各区的历史、地理、人文及现状等等,便于读者对照地图及时了解和查阅。最后是“上海地名索引”共38页。 总体而言,《袖珍上海分图》编制精良、信息全面、浅显通俗、简便实用,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上海地图中算是佼佼者。同时,它又出自名家之手,倾心打造之作,比如像历表、紧急电话、住址电话表的纳入在同类地图中也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地图的绘制色彩鲜艳明快、布局合理、标注详实,让人阅读使用起来也毫不费劲、爱不释手。 编绘者苏甲荣(1895—1946) 是著名的爱国地理学家,广西藤县人。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师从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张相文,与朱自清、刘仁静等是校友,毕业于哲学系。1917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担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1918年毕业后留校任秘书、助教。1922年在北京创立日新舆地学社(后迁上海)。北伐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内政部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地理系教授。著有《史学概要》(与人合编)、《三万里海程见闻录》等,编绘的有名地图作品还有《最新世界现势地图》、《中华省市地方分图》、《最新中华地图挂图》、《中国地理沿革图》等。抗日战争时期,充满爱国热情的苏甲荣绘制了不少有关日军侵华的现势地图,例如《各国在华交通侵略图》、《日本侵略我东北地图》、《暴日侵略热河、河北图》、《日本侵略滦河图》、《东三省全图》、《上海战区地图》等,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也让他遭到了侵略者的恐惧与痛恨。1944年7月他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严刑拷打,落下致命伤病最终因伤重不治于1946年去世,年仅51岁。 苏甲荣先生在“沪西沪北概观”中对“一·二八事变”中战况之惨烈及日军之残暴作了如此的叙述:“…大场庙行均为中日军激战处。日军二三千,在庙行东面金穆宅为我军围歼。我军防线即在金穆宅东面之泗塘俞泾,南端直至闸北延长十余里。倘非政府不调援军,浏河无后顾之忧,则敌人莫能飞渡也。…翔殷路为沪北东西干路,军工路为沪北东面干路,直达吴淞,日军曾资为运输要道。…淞沪火车在战前每日开来回车三十六次,直达吴淞炮台湾,交通称便。吴淞镇在蕴藻浜北,永安纱厂在镇西浜北。我军曾毁桥凭浜拒敌,敌人屡偷渡,又为我军围歼焉。我军退兵后,日人修复浜桥,易名白川桥,殆日军撤退,乃得取消。吴淞炮台,有大小炮二十五尊,均为日军炸毁。翁照垣将军率数千健儿死守炮台,经民众苦劝,最后退,称民族英雄焉。吴淞镇北有同济大学、中国公学、中大医学院、水产学校,均毁于敌。吴淞江湾,庙行大场均一片瓦砾,以视闸北,尤有甚焉,日人之残暴,我人当永勿忘也。”苏先生近八十年前的痛彻心扉之词,读之却犹如昨天历历在目、句句在耳,怎能不令我等国人时时谨记于心而永志不忘啊! (2011年10月5日) 下一篇上海老地图鉴赏(三十四)
文章分类:
芙蓉斋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