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图迎新春(中)发表时间:2019-06-13 21:04 百年老图迎新春(中) 亚新地学社早期名图之《中外舆地全图》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北舆地世家第四代传人邹代钧创办了中国第—个地理学会——武昌舆地学会,专司地图出版发行,开展地理学术研究,首开民营地图出版之先河,极大地促进了近现代地图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邹代钧(1854~1908),字沅帆,又字甄伯,湖南新化人(今湖南隆回境内)。清末著名的地图学家,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传统地理学向近现代地理学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引进并采用了经纬度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多种投影法、等高线法等西方先进的测绘理论及方法,一改中国延续千年的“计里画方”的落后制图模式,推动了中国地图绘制向近现代化的快速迈进。 代钧勤于著述, 计有《光绪湖北地纪》二十四卷、《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六卷、《直隶水道记》二卷、《中国海岸记》四卷、《会城道里记》二卷、《中俄界记》三卷、《蒙古地记》二卷、《日本地记》四卷、《西域沿革考》二卷、《西图译略》十二卷、《英国大地志》十卷、《西征纪程》四卷;以及《中外舆地全图》、《湖北全省分图》、《湖南全省分图》、《西藏全图》、《皇朝直省图》等。 邹代钧坐像 舆地学会成立之时,正值维新运动处于高潮,各地纷纷创办报刊,设立新学会,创办新学堂。在湘抚陈宝箴和提学使江标的热心提倡下,湖南一时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邹代钧亦热心投入到这一运动当中,1897年聘为《湘学报》舆地撰稿人,1898年担任湖南南学会讲论会友,主讲舆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去湖南矿务总局之职,应张之洞之邀,主讲两湖书院。1902年入京任编书局总纂兼学务处提调官。翌年升任分省补用直隶州知州。学部成立,补员外郎,迁参事厅行走,因病未就。1907年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总教习,主讲舆地。不久病逝。 其间,他虽往来京沪湘汉,仍竭尽全力,不辞辛劳,广征博揽,采撷中外名图或实测地图,亲自审核、修订、选译,并以新法编绘之,前后共得中外总图分图千余幅。邹氏自1898年始行编译之重任,因经费困难未能按期出版,至1903年先将完成的部分总图共计68幅结集出版, 以新式烂铜板法雕刻彩印,定名为《中外舆地全图》,首印二千册,图集精审、清晰、美观,享誉于一时,为中外各方所重视,被称为晚清地图集的杰出代表作。经清政府学部审定作为通行全国的“中学课本”,这是我国近代民间编制并公开出版小比例尺地图的开端,也是教学用地图出版的初创。所谓“烂铜版法”即是先雕刻底图于铜版上,用浓硫酸腐蚀后而成,再用机器印刷。此法据说是邹代钧派其族弟邹继笃假装哑巴,前往日本秘密学得而来的。 《中外舆地全图》首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单色石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再版时,改用铜版全彩印刷。本人所藏为首版,单面石印手工上色,白纸蝴蝶装八开大本(34.5×25.5CM),外衬以硬面精装外壳,封面书以篆体“中外舆地全图”六个大字,整体装祯风格仍带有中国传统线装书籍的样式。特别是整本地图用线装书常用的白棉纸印刷,可看作是传统地图向现代地图的过渡。缺点是白棉纸过于柔软,易潮易蛀易撕裂,难于保存,所以我收藏的这本书口四周都涂有防虫蛀的红色药水。初版原本是单色黑白图,但在本省或本国图幅内以人工上色区分之,就如同从前把黑白照片染色变成彩色照片一般。就我所见,初版本有单色图面世,亦有染色图面世的,甚至有部分染色、而部分又是单色的,从染色手法上看,各图色彩均匀、渲染精准、浓淡相宜,明显出自专业人员之手笔,此乃出版者所为还是他人所为,现已无法查证。但此番人工上色颇费精力,想必是存世不多的。 图集共收中外地图68幅,依次是:大地平方全图、东半球地图、西半球地图、亚细亚洲全图、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直隶总图、盛京总图、山东总图、山西总图、河南总图、江苏总图、安徽总图、江西总图、浙江总图、福建总图、湖北总图、湖南总图、陕西总图、甘肃总图、新疆总图、四川总图、广东总图、广西总图、云南总图、贵州总图、吉林总图、黑龙江总图、内外蒙古总图、青海西藏总图、日本总图、朝鲜总图、西伯利亚中亚细亚总图、安南暹罗缅甸总图、印度总图、波斯阿富汗俾路支总图、阿拉伯总图、东土耳其总图、欧罗巴洲全图、英吉利总图、法兰西瑞士总图、西班牙葡萄牙总图、荷兰比利时总图、德意志总图、奥斯马加总图(即奥匈帝国)、意大里总图(即意大利)、希腊总图、西土耳其总图、俄罗斯总图、瑞典挪威总图、丹麦总图、阿非利加洲全图、阿非利加洲东北段图、阿非利加洲西北段图、阿非利加洲南段图、北亚美利加洲全图、美利坚总图、加拿他总图(即加拿大)、墨西哥总图、西印度群岛总图、南亚美利加洲全图、南亚美利加洲东北段图、南亚美利加洲西北段图、南亚美利加洲南段图、海洋洲全图(即大洋洲)、南洋群岛总图、澳大利亚总图、太平洋东偏群岛图、太平洋西偏群岛图。分省图行政区划标示至府州厅一级,分国图亦标示至省一级行政区划,并以不同颜色分开表示之。 邹代钧在序言中提到:“…故内地各图以胡图为底本,而参以近今所出新图,”胡图即胡林翼的《大清一统舆图》,图集据此为底本,再加以搜罗参考中外新近出版的新图进行绘制,“如各省通志本地图,各省新送会典馆本地图,江苏书局本之江宁、江苏两藩司地图,光绪初年所绘贵州府州县地图,光绪十六年本三省黄河图,德意志人所作盛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六省地学图,英吉利海部所作长江、白河、西江及中国沿海图,朱正元氏所作江苏、浙江沿海图,日本人所作朝鲜、盛京、山东战地图,黑龙会前后所作最新满洲图,英吉利人游历西藏地图,俄罗斯人所作东三省、蒙古、新疆地图,洪文卿侍郎(即洪钧)中俄交界图,许竹筼侍郎(即许景澄)西北中俄界图,邓铁香京卿(即邓承修)中越定界图,薛叔耘星使(即薛福成)中缅定界图,均辜确其形势,消息其详略,兼收并采,一一收入幅内。”至于外国图,则以德国人所绘地图为底本,如有不详者再另搜单幅以补入。“外国图以德意志人所作手本图为底本,其图计方,尺余之幅,百纸精绝,冠泰西于天下,各地皆备。于欧洲则甚详,南北美洲亦较详他本,故据以译绘此本。不甚详者则搜单幅以补之。如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则用俄罗斯人所作图,日本、朝鲜则用日本人所作图,暹罗、缅甸、印度、波斯、阿富汗、俾路支、阿刺伯、澳大利亚、南非洲、加拿他则用英吉利人所作图,越南则用法兰西人所作图,南洋群岛、阿非利加洲则用德意志人别行单幅图。均广为搜译,务详各本所不详,而于亚洲各地,尤用意求详。以亚洲人所作图,主客之义当如是耳。”取材于中外名图,依据的原始资料都是最新测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最新的地图测绘与绘制水平。 在地图的编绘上,采用新法编制,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图理念,摆脱了传统的“计里画方”式的落后制图方法。邹代钧在编制地图时,按中国人的习惯仅将经纬度划分以京师子午线为起始子午线,比例尺改用邹氏自制的中国舆地尺(1尺=0.308642米)。此外,在绘图上采用圆锥投影法等多种投影法,用晕漩法表示地貌,并使用了大量的详细、新颖的图例和注记,这些地图符号的使用,大大增强和丰富了地图的使用效率、多样性和整体美感,即便辨识阅览,也易为国人接受。序言中对这些符号作了如下的说明:“…京师作凸,行省作回,府作口,直隶厅作³,直隶州作回,散厅作◇,散州作▯,县作⊙,府县佐所驻作○,土府作■,土州作▋,土县作▄,城作▣,汛作∧;外国之城镇村大致以人数多少为分别,人数不及三千者作○,三千以上者作⊙,满万人者作◎,五万以外者作真形,亦从其原本之例也。他如路作—,驿路作═,铁路作▂_▂_▂,电线作‡,山作✺,大水作≈,小水作∼,国界作‑··‑,省界作﹎,府界作――,大部落界作---,小部落界作…,此其大略也。” 邹氏始编该图集之缘起,实为晚清以来,国势日蹙,边疆局势严重,其痛感国民教育之落后,深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愿望,克服资金短缺、考证艰难、人手不济之苦,奋起而作此图,意欲扩大国人之地理视野,唤起民众关心国家的命运,救亡图存,以重振国威而自立于世。邹氏在序言中即已明言:“甲午议和后已绝仕进之念,闲居武昌,与义宁陈伯严吏部(即陈三立)、钱塘汪穰卿进士(即汪康年)、达县吴筱邨大令(即吴德潇)朝夕聚晤,三君子以余藏中外地图颇多,怂恿撰译中外详图巨册以飨海内,且为余任集赀,因开局于黄鹄山头,招集同人或译或绘,钩稽年余成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地图九十四幅,用烂铜法成铜版。嗣从事于内地各省,而各省所送会典馆之图及通志本图,省界都不合缝甚。有一省之图出于一人之手者,其府界县界亦属参差,长者不能以意截,短者不能以意补,乃用法消息务使地形不改而终归密合,用力甚勤往往一图而六七易稿,故成稿较迟。戊戌以来,经费奇绌,未能刊行。去秋余携稿来京师,就正于长沙张尚书(即张百熙)时,尚书奉命管学务,见图欣然谓:朝廷兴学,以普通科学教国民,舆地一科尤为重要。即为详加审定,以分图虽详密实专攻地理者所用,无当于普通教育,不妨稍缓出,可先将各省各国总图六十八幅刊成一册,以为中小学堂课本。庶使海内学子无智无愚,均一览而知天下万国之形势矣!并订购二千分预支款为刊赀,令余南旋开雕,经始去冬竣工,今秋装订成册,以报尚书之命,庶不负尚书殷殷嘉惠来学之至意。图虽未全出有此亦可稍纾伯严、穰卿之望。惟筱邨于庚子夏殉节衢州,不克见此念之泫然至。见图容有未广,校勘容有未精,或绘形失真,或传写讹夺。惟望海内同志指其谬而示之,则此生之大幸也。海内外所出新图胜于旧图者,仍应购置照改。” 图集一经面世,颇得学界重视,影响十分广泛,享誉中外。成为后世编制中外地图集的主要参考资料,如周世棠、孙海环编的《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就是以此图集为基础编绘的。“窃以世界地图之大,断非数人之精神、数年之功力所能尽善尽美,惟随时调查,随时改正,行之数十百年或可称为精本。若区区之一知半解而又抱残守缺,何敢遽以敝帚自亯,不过为世人之嚆矢耳。”邹氏此言,用在这本地图集上亦可谓实至名归。 邹代钧去世后,舆地学会随之解散。其族侄邹永萱继而创建了亚新地学社,亚新地学社是以邹代均为首的邹氏地学的继续和发展,邹氏地图世家自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以来,至解放时,已传七世,约一百五十年,可谓人才济济,成果斐然。截至解放后公私合营,亚新地学社前后共经营了55年,出版各类型地图和地学书刊达三百多种,是我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出版地图最多、社会流传最广的一家私营专业地图出版社。亚新地图,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名家辈出,精益求精,而得以名噪一时,独步天下,也是中国地图发展史和地图文化的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 附:衢州教案(改编自百度百科) 邹氏在序言中提及“惟筱邨于庚子夏殉节衢州,不克见此念之泫然至。”,即为其好友吴德潇在衢州教案中殒命一事,且涉及前篇出版《中国地图》的中国内地会,故附录事件经过于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一带,浙江各地亦纷纷响应,江山终南会的头领刘家福在福建九牧起义。衢州亦有不少人举办团练。7月,浙闽边境的民军起义,连续攻陷江山、常山等地,进逼衢州。衢州群众亦纷纷举事。21日,反教会群众大批涌入城内,拆毁教堂。“向与西人联络,此次更遵命保护”教会的知县吴德潇,当场被群众擒获,连其亲兵一道,执往道台衙门前杀死。随即,群众冲入道台衙门,吴德潇的儿子、孙子、幕友和家丁数十人,也先后被杀。《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五·列传二百八十二》有如下记述:“吴德潚,字筱村,四川达县人,性至孝。博极群书,以进士用知县。庚子年,任浙江,西安、北京拳乱起,江山县土匪以仇教为名,连陷江山、常山,县人咸欲应之,德潚谓北事未定,洋人必不宜歼。有罗楠者,素健讼,德潚尝严惩之,久含恨。结都司周之德,挟众指德潚袒洋教,劫德潚缚道署辕门,尽镊须发,以利刃攒刺,洞腹死,德潚骂不绝口。子仲韬驰哭尸下,又杀之,并入县署杀全家四十馀口。事定,恤如例。” 当日,反教会群众冲入位于城内四眼井的“中国内地会”教堂,纵火焚烧。衢州的中西教士慌成一团,东逃西躲犹如丧家之犬。英籍传教士汤明心及其妻、子共4人,于慌乱中逃至道署衙门请求保护,道台鲍祖龄恐累及自己,拒不接纳。汤明心全家终于被击毙于门外。据天主教遗使会1901年年鉴记载:尚有英籍石传教士和美籍马传教士等3名女教士被杀;另外还有4名外国传教士由常山路经衢州城外时被杀。华籍牧师陈天福及其他一些教友,闻风隐匿,后又逃往杭州、上海,幸免于难,直到省军赶到,混乱情况才渐告平息。 衢州教案震惊中外,清廷在英、美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最终将金衢严道台鲍祖龄充军新疆,都司周之德处斩,浙江巡抚刘树棠革职永不叙用,当地士绅郑永禧、郑锷、罗道樊等也遭斥革,肇事群众被杀40多人,其中14人枭首示众。同时赔款白银5万两,割地10亩给教案中被杀的教士筑墓和修复被毁教堂。 (2012年1月29日) 上一篇百年老图迎新春(下)
下一篇茶录
文章分类:
芙蓉斋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