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守望者
标签
收藏研究
传统文化
地图守望者

甲午战争结束后的《新日本台湾地图》

发表时间:2019-07-17 22:37

新日本台湾地图.jpg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4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议订专条。其主要内容是:

    ①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又增加赎辽费 三千万两);

④添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⑤日本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⑥免于追究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或汉奸分子等等。

    台湾、澎湖的割让具体在条约中第二款即:第二、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诸岛屿;第三、割让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威治东经一百一十九度至一百二十度,及北纬二十三度至二十四度间的各岛屿。另第五款规定: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员至台湾限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台湾自此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所谓“日治”或“日据时期”。

    战争的胜利,台湾的割让,再加上大笔的赔款,对普通日本人带来的冲击力是相当震撼的,他们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轻而易举地就击败了“天朝大国”,还得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礼物”——宝岛台湾。他们都急切地渴望了解这块刚刚到手的土地,继而以“大日本新领地”为由头的各种与台湾岛相关的地图也纷纷面世出版,以应急需。

    笔者所藏《新日本台湾地图》于《马关条约》签订后当年620日初版发行,新泻县野岛书店出版,越后三条同盟编辑所编纂,印刷者东京大须贺龙潭,三十二开平装本。内有单面套色石印地图三幅,解说八页。

    三幅地图分别是日清韩三国形势图、台湾岛地图、澎湖岛地图。前两幅幅面为二个页码(16开),澎湖岛地图幅面为一个页码(32开)。地图的内容简略单薄,无比例尺,经纬度仅“台湾岛地图“标出。台湾岛以番地界分成东西两块,未按日占前的台湾省区划表示。地名仍旧依照府、县、散厅标注,对照解说中区划即是:台北(辖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及鸡笼厅)、台湾(辖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四县及埔里社厅)、台南(辖安平、嘉义、凤山、恒春[图中作社寮港]四县)、台东、番地。实际上当时台北府辖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和基隆、南雅二厅;台南府还下辖澎湖厅;台东为直隶州,下辖卑南、花莲港二厅。此外,图中还标注了道路、铁道、电线、海底电缆、兵营、炮台、灯塔、煤矿、油田等。在苗栗县附近的山脉(“タンコウ山脈”,暂无解,此地现为雪山山脉)则注明了“此山脉中樟树及其他良材多”的字样。

    较为特别的是将澎湖岛单列作一幅,标注了十九个大小岛屿的名称,主要岛屿如澎湖岛、白沙岛、渔翁岛(西屿)与现在一致,其他一些岛屿多有不同,甚至改为了日式名称,如鸟岛(吉贝屿)、三角岛(小门屿)、赤貂岛(小白沙屿)、二谷岛(岛屿)、大风琴岛(鸡善屿)、乱形岛(锭钩屿)、圆顶岛(鸡笼屿)、檯岛(虎井屿)、小檯岛(桶盘屿)、八罩岛(望安岛)、仓岛(将军澳屿)、戎克岛(七美屿)、东岛(东吉屿)、笔锭岛(西吉屿)、半坪岛(花屿)等等。还有一些用片假名标注的地名,估计是根据当地岛民土语(闽南话)发音转译的,不知其意,如ムン角(今马公市重光里草仔尾)、サイゼ角(今马公市西卫里尖山脚)、ケアン角(今湖西乡北寮村奎壁山)、リツシッタ角(今西屿乡外垵村屹仔)、ユウハン角(今西屿乡竹湾村石碑脚)、タント湾(今中卫湾)等等。其他如大仓湾、戎克湾、少智湾(今内垵湾)、多智湾(外垵湾)、圆顶湾等皆与今不同。

    解说分台湾岛、澎湖群岛两个部分,按位置、区划、广袤及人口、首府及港、气候及地势、物产、风俗、附记等八项逐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附记中,编者对台湾的一些史实颇多不实之语,例如刻意渲染和污蔑清政府对原住民的镇压和在台湾的横征暴敛;妄称澎湖岛为日本人最早发现,把倭寇占领澎湖当作正常的贸易、开发等,滑稽可笑。当然,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洋洋自得之态。由此观之,这本《新日本台湾地图》看似简单,实则相当不简单啊!

(2015年12月19日)

新日本台湾地图1.jpg新日本台湾地图2.jpg新日本台湾地图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