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沅湘通艺录》中的清末新学舆地试卷今译(一)发表时间:2019-07-20 15:29 《沅湘通艺录》,清末维新派人士江标(1860—1899年)编校,全书共分八卷,后附四书文二卷,实际为十卷。八卷中有经学一卷,史学一卷,掌故学二卷,舆地学一卷,算学一卷,词章学一卷,收录于其刊刻的《灵鹣阁丛书》之中。《沅湘通艺录》成书于戊戌变法的前一年,即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时任湖南学政(督学使者)的江标于行将届满之际,精选出任职三年期间在全省岁考、科考中出类拔萃的优秀试卷,付梓刊行,以供士子们揣摩学习。 按江标在《沅湘通艺录·叙》中所言:“使者奉天子命,视翠三年,岁、科两试,既毕,例有试牍之刻。丁酉秋冬之间,编校试者之作,不易一字,裒而刻之。”明清以来,凡科举考试出题皆出自四书五经,又规定以朱熹的注疏为准绳,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其僵化、教条和空洞,也就是俗称的八股文(四书文)。官府或主考官往往将考生较为突出的试卷选编成“课士录”,以为“士子之矩镬”。 而《沅湘通艺录》却与传统的“课士录”有很大的不同。打破了八股文的束缚,开风气之先,涉足到了新学的领域。在任期间,江标将当时以先进的实学、西学文化为代表的“新学”带入封闭的湖南,整顿校经书院,增设史地、算学等学科,有力推动了湖南全省在经济、教育、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促成了湖南从“以守旧闭化名天下”到“风气之开,几为各行省冠”的转变,成为湖南维新变法运动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在湖南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沅湘通艺录》的编纂行世,也可以说是他视学湘省三年改变学风,志在救亡图存的成绩单。 《沅湘通艺录》的舆地学一卷在该书卷五,共有各类与地理相关的论述文章24篇,分别为湖南各地17名考生所写,这些文章是:楚地今名考(左全孝、曾朝佑各两篇)、山海经为地理书说(任元德)、曾子说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是否合于今日泰西新法试详证之(陶思曾)、读魏默深先生《海国图志》(田梓材、舒润各两篇)、魏氏《海国图志》近日应改应增条例(姚炳奎)、拟教初学者通舆地之学条例浅说(姚炳奎)、拟设立测绘公会章程(裴健)、泺水非即濡水说(胡秉直)、五月渡泸今地证(舒润)、地舆之学须通天文说(傅鸾翔、杨仁俊各两篇)、测地球周径里数法述(左全孝)、周髀家言地方如棋局论(何盛林、张继大各两篇)、辨高深(何盛林、何方涛各两篇)、分寒暑(何盛林)、洞庭湖创设浅水商轮有益无损说(杨仁俊)、洞庭湖淤塞于常德有何损益说(戴丹诚、蔡钟潜各两篇)、各国皆辟新地中国何以不能说(田梓材)、险要不足恃论(毛绪泰)。 舆地,指的就是地理。舆地学,又简称地学,实际就是地理学(在中国古代,舆地学还和风水堪舆学有一定的关联和互补)。我国舆地学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认为舆地乃经世致用之学,为治国之本,地位举足轻重,也构成了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舆地学涉足的范围不光在于山川形势、城邑交通、关隘名胜、历史沿革、物产风俗、边塞民族等,还包括了外务、内务、武备、经济、方志,以及河防、海防治理工程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大事的诸多方面。 到了清末,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随着国门洞开,加上第二次西学东渐的浪潮袭来,传统的地理学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激发,从而也大力促进了晚清舆地学的大发展和大变革,晚清地理学术界在继承发扬清代前期、中期以来的思想、方法和成就的基础之上,融合西学、新学,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学术繁荣期,有效推动和基本完成了从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型。 新地学的出现和兴起,可以说彻底打破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传统“天下观”,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意识和世界观念,也就是睁眼看世界,要完全扭转和改变国人的旧思想、旧观念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但这总算是打开了一个口子,即便是很小的口子,它有如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以及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极具历史性和开创性的。 江标在舆地卷中选用的24篇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抱着救亡图存,“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求自强,先在强兵,然强兵尤在能明形势”的视野和宗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对地理学的启蒙教育方面,由姚炳奎写的《拟教初学者通舆地之学条例浅说》一文,逐条拟定地理学习和地图使用的方法和诀窍,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青少年的地理和地图启蒙教育具有良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当时新式学堂还未普遍出现的时候,这算是较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了。即使是在今天,多少也还是可以拿来借鉴和参考的。 姚炳奎,邵阳人,岁贡生,曾任邵阳县教谕,湖北经心书院舆地分教(相当于地理教师)。编纂有《邵阳县乡土志》四卷、《重刻元合会通》八卷首一卷、《戊戌游记》、《舆地学课程》等。姚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了,能具备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能更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发挥,在那个年代也可谓难能可贵了。现将该文原文与译文抄录于后,望诸方家与读者不吝赐教。 拟教初学者通舆地之学条例浅说 宝庆府姚炳奎 舆地,经济切要之务也。记舆地者,以禹贡为万世不刊之书,论舆地而深中其款要,则夹漈郑氏①有言: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实为善读禹贡,而知后世史志之群焉弗逮。顾舆地沿革纷如,东西南朔,又未易徧履其地。昔人所以往往有难于天文之叹,盖二曜列宿②,终古常昭,仰观即得。舆地则非可以聚观数夕,即悉其要领,睹其确处也。今欲使初学人人易知,亦在能示以涂径,不失其次第而已。谨粗拟条例浅说于左。 译文:所谓舆地,可以说是经世济民急切重要的事情。记录舆地的人,把《禹贡》当做永远不可更改的圣经,研究舆地而深深体会其精髓的,正如夹漈先生郑樵所说:“州县的设立,时常都会有所变化;而山川河流的面貌,则永远不会改变。”实在是善读《禹贡》,才知道后世治史写志的众人哪能比得上啊!但看舆地沿革五花八门,东西南北,又很难把各个地方都一一走遍。所以过去常常有舆地难于天文的感叹,因为日月星辰,从古至今都照亮天空,抬头观望即能看到。舆地就并非是单单凑在一起观察几天,就能知道它的要领,看到它的确切所在了。如今想要让初学者人人容易知晓,也在于能给予一条途径,不失其先后顺序而已。谨粗略草拟以下条例浅显解说于此: ①夹漈郑氏:郑樵(1104年—1162年),南宋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②二曜列宿: 亦作“二耀”,指日月。列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这里指众星宿。 一宜先阅近时图也。礼乐星象,皆籍图明,舆地尤要。今宜先取当世简明小图,使四方远近,秩然不乱。然记于心,便不易东西易位,南北混淆。其初记时,先从各直省名记起记熟,方及其余。若不通近图,徒阅古图,殊属无益。 译文:一是应当先阅读新近出版的地图。礼乐教化天文地理,无一不借助图来说明,舆地尤为重要。现在应先采用最新出版的简明小型地图,让四方远近,秩序井然而不乱。如此记在心上,便不会东西易位,南北混淆了。那么在初次记诵时,先从各省名称记起记熟,然后再触类旁通。倘若不通晓新图,光阅读旧图的话,那就真的是毫无用处了。 一看图宜先中国次外域也。西人以谈五大部洲,本宜徧知,第中国为身所生长地,又古圣贤皆产此,四书群经皆及此,识得便有实用。至看外国,《瀛环志略》中所绘五洲分图甚好,然亦但以记得各国之名各国之部位为首。 译文:一看图应该按先中国后外国的次序。西洋人以谈五大洲,本来应一一知晓,但中国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而且古代圣贤都出生于此,四书群经都教化于此,认识自己国家的地理形势便有实实在在的作用。至于看外国地图,《瀛环志略》中所绘制的五大洲分图特别好,然而也不过是以记得各国的名称各国的所在位置为主。 一中国宜先记各府及直隶州名也。州县乡镇,谁不宜知。但州县较繁,乡镇尤甚。今宜将中国各府暨直隶州先行记熟,海内梗概,便已全在胸中。其记之之法,宜观爵秩①书中所载各省分巡道,如河南但记开归陈许②、及彰卫怀③、及河陕汝④、及南汝光⑤四语,便已提挈全省纲领矣。余省可以类推。 译文:一中国地图应先记诵各府及直隶州的名称。州县乡镇,哪个都应该知晓。但我国州县较为繁多,而乡镇更加突出。现在应将中国各府暨直隶州先行记熟,四海之内大概情形,便已全部掌握在胸中。记诵府州名称的方法,可以参考官府出版书中所载各省分巡道,例如河南不过记开归陈许、及彰卫怀、及河陕汝、及南汝光四句,便已揭示出全省总纲要领了。其余各省可以此类题。 ①爵秩:犹爵禄。这里指代官府,官方。②开归陈许:即开封府、归德府、陈州府及许州:③彰卫怀:即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④河陕汝:即河南府、陕州、汝州;⑤南汝光:即南阳府、汝宁府、光州。 一读书宜与图相对阅也。童幼入塾,总以随读随解为要,舆地尤有定处,何可弗知?如读论语鲁国,案图便宜知其都在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齐国便宜知在山东青州府临淄县;泰山便宜知在山东泰安府泰安县,他国他处亦然。其图看顾震沧①春秋大事表图好,看湖北近人沿革险要图亦好。沿革险要图,通纪历代,于看史更宜;但须取近刻五洲各国统属图,及大板《瀛环志略》各图。合订于后,庶便通知古今,固知中外。 译文:一读书应该与地图相对照参阅。少儿入学,一般以随时学习随时解答为主,而舆地尤其有固定的所在,怎可不知?例如读《论语》中的鲁国,对照地图便应当知道其都城在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齐国便应当知道在山东青州府临淄县;泰山便应当知道在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其他国别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至于地图看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上的图为好,看湖北最近出版的《沿革险要图》也不错。《沿革险要图》通篇记录历代形势变迁,在看史书的时候效果更好;只须选择最近刊刻《五洲各国统属图》,及大开本《瀛环志略》各图。合订于后,差不多就能通晓古今,牢记中外了。 ①顾震沧:即顾栋高(1679—1759),字复初,一字震沧,又自号左畲。江苏无锡人。清朝官吏,学者。乾隆十六年(1751)以经学入选,任国子监祭酒。融宋、元、明各朝诸儒学谈而一,著有《方儒粹语》、《春秋大事表》、《毛诗类释》、《尚书质疑》等。 一看今图亦宜分先后也。初时看图,李申耆①五种内图好,湖北官书处所刊内府舆地缩摹图亦好,此书湖南亦尝刻之。韵编及舆地略均附于后,外则可观胡大令伯蓟②所刻内府图,装订成本,三层轮换。其图仅载各府厅州县及绘某山某水,列举其名,眉目最为朗然。郡中谭刻,益以各处道里,小点作线,尤便于阅。胡文忠③一统图虽详备,初学骤览,恐易迷目。至外国则可时取万国舆地、及近时增绘各图兼看。 译文:一看新近出版地图也应该分先后次序。起初看图,李兆洛的五种内图较好,湖北官书处所刊刻的《内府舆地缩摹图》也好,这部地图湖南也曾刊刻过。李兆洛的韵编及舆地略均附在后面,此外就可看胡伯蓟所刊刻的内府图,装订成册,三层轮换阅读。这些地图仅标注了各府厅州县和绘制了某座山某条河,一一列举其名,一目了然清晰可辨。同乡谭氏刻本,最好把各地里程用小点作线相连,尤其便于阅读。胡林翼的《大清一统舆图》虽然十分详尽齐备,但初学者骤然阅览的话,恐怕容易使人搞不明白。至于外国则可拿《万国舆地》、及最近增补绘制的各种地图兼看。 ①李申耆:即李兆洛(1769—1841) ,清代学者、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常州)人。著有历代地理韵编、皇朝舆地韵编、历代地理沿革图、皇朝一统舆图、历代纪元编,称为《李氏五种合刊》。②胡大令伯蓟:即胡锡燕,字伯蓟,号蓟门,湘潭人。辑有《日知斋遗文》、《历代地理图说》、《诗古音绎》、《诗本音谱》、《胡氏三种》等,其所刻内府图应是董祐诚的《皇清地理图》三卷,胡锡燕以其纸幅颇大,可改装为卷册样式,于咸丰六年(1856年)重刻于广州。大令是对县官的尊称,但天下湖南网(http://www.txhn.net/)称其“廉洁笃学,挟遗书数千卷度岭还家。终身布衣,不试不仕。”甚为不解,暂且存疑。③胡文忠:即胡林翼(1812年-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益阳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著有《胡文忠公遗书》、《大清一统舆图》等。 一看图宜勤加钞录也。近来新出各图,日增日异,缘各国亦多土宇分割,断无一人一时之图,包举无遗。今宜于耳目所接,有得则录于图之余处,日后覆阅,便可触类旁通。尤要者于古昔地名,或考诸李书韵编,或得诸通鉴今释,或采自近人新箸各书,随时用朱墨各半,蝇头楷书,细注所读书旁,自可常目在之,易于牢记。此法用之四书群经读本,随温随熟尤妙。 译文:一看图应该经常加以抄录旁注。近来新出版的各种地图,可谓日新月异,原因是各国疆域变迁也较为频繁,绝对没有一人一时之图,囊括无遗,一个不漏。今应在耳闻目睹之余,有新信息就记录在图中空白处,日后翻阅,就可以触类旁通。尤其重要的是在于旧时地名,或考证于李兆洛《历代地理韵编》,或得自于吴熙载《通鉴地理今释》,或采自近人新著各种书籍,随时用红黑两种颜色,书以蝇头小楷,细细标注于所读书页旁,自然可以经常查看,易于牢记。这个方法本来是用在四书五经的学习读本,随时温习随时熟悉极其巧妙。 一看图宜兼看舆地书也。舆地书之佳者,首以《读史方舆纪要》为最善。第其卷帙甚繁,初学未易终篇。湘省刻有节本,于历代州域形胜,各省地利要害,甚属已得其崖略;金陵则刻有《方舆纪要简览》,颇详州县沿革山川阨塞。二书虽不相谋,实则互补未足,合观甚好。欲知外域,则宜首观五台徐氏①《瀛环志略》,其书有文法、有圈点,雅饬②可诵,繁简亦颇得宜;再进则中国边境有《新疆识略》、《满洲源流考》、《西藏图考》、《越南舆地图说》、《朔方备乘》诸书。外域则有《泰西新史揽要》、西人所箸各国志略、华使所箸各国日记,及魏氏③《海国图志》诸书,均可以渐而及。(志略日记,虽非专言舆地,然舆地见此者多。) 译文:一看图应同时兼看舆地书籍。舆地书籍的优秀作品,首推《读史方舆纪要》为最好。不过此书篇幅甚为繁多,初学很难通篇读完。湖南省刊刻有删节本,在历代州域形胜,各省地利要害方面,甚是已得其大概了;南京则刊刻有《方舆纪要简览》,对州县沿革或山川险要描述颇为详细。两部著作虽说是互不相谋,实际上可以互补不足,合在一起阅读最好。如果想了解外国,那么就应首选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这套书文法通畅,可圈可点,雅俗共赏,简繁也颇为得宜;再近一步的话中国边境有《新疆识略》、《满洲源流考》、《西藏图考》、《越南舆地图说》、《朔方备乘》等书。国外的则有《泰西新史揽要》、西洋人所著各国志略、驻华使节所著各国日记,以及魏源《海国图志》等书,都可以依次涉及。(志略日记,虽然不是专门论述舆地,然而与舆地有关的在这一类书中所见甚多。) ①五台徐氏:即徐继畲(1795—1873年),晚清名臣、地理学家。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山西代州五台县人。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②雅饬:犹雅致,饬,音chì。③魏氏:即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地理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隆回人。著有《海国图志》。 一舆地书虽当多看,首当从尚书左氏传起也。左氏春秋,列国地名最夥①,欲熟其形势,先观传说汇纂所列,在今何处?第其成书时,距今已数十年,省分之离析,州县之更改,则宜以近时书别之。其他则如江氏②地理考实、顾氏大事表、均为读左氏者案头必常置之书。《尚书》《禹贡》,本不易明,欲究其详,胡氏③锥指一部,亟宜留心。其初总以看蒋氏④地理今释,及传说汇纂注下所列为宜。尚书左氏两书能明,此后看群经,看群史,势如破竹矣。 译文:一舆地书籍虽应当多读多看,首当从尚书左氏传开始看起。左氏春秋,对于春秋列国的地名描述最多,想要熟悉春秋列国形势,先读《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中所列地名,在今何处?但该书自编成起,距今已数十年,经过了省份的拆分,州县的更改,则应以新近刊印书籍进行区分。其他例如江永的《春秋地理考实》、顾震沧的《春秋大事表》,都是研读左氏春秋所必备的案头常用参考书。《尚书》《禹贡》,原本就是难以读懂的,想深入研究,胡渭的《禹贡锥指》这部书,就特别要留心了。那么开先一般以看蒋廷锡的《尚书地理今释》,以及《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注释下所列为好。尚书左氏两书如能读通了,此后再看群经,看群史,那简直就是势如破竹啊。 ①夥:音huǒ,多。②江氏:即江永(1681年—1762年),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字慎修,又字慎斋,江西省婺源县人。于音韵、乐律、天文、地理均有研究,著述甚多。③胡氏:即胡渭(1633-1714)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著有《易图明辨》、《禹贡锥指》、《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④蒋氏:即蒋廷锡(1669年—1732年),清代著名画家、藏书家,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著有《尚书地理今释》、《破山集》、《秋风集》、《青铜轩诗集》等。 一看书宜详究形险要害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大易早有明训,欲习舆地,不讲险要,虽多记地名,何关痛痒?但险要以山川阨塞为主。方城①汉水,此为楚之险要;桃林②太行,此为晋之险要;郑虎牢③,宋彭城④,均关形胜,《春秋》故屡书之。又如秦据河渭上流,郑为天下枢机,此皆读经书时即宜知者也。其在当世,东南海防,西北塞防,海防自钦廉以至鸭绿江口,塞防自东三省以至新疆,又自西藏以至滇粤,岛屿关隘,均为识时务者不可不知。 译文:一看书应详细研究形险要害之地。王公设置险要之地来守卫他的国家,这在《易经》里面早就已说得很清楚了,想要学习舆地学说,不讲险要,即使记再多地名,又怎能关乎痛痒呢?但险要之地一般以山川江河的险阻要塞为主。方城汉水,这是楚国的险要所在;桃林太行,这是晋国的险要所在;郑国的虎牢,宋国的彭城,都是关乎一国安危的险要之地,故而《春秋》屡屡有所记录。又比如秦国据有黄河渭水的上游,郑国居于天下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读四书五经时即应知道的。那么在当下,东南海防,西北塞防,海防自广西钦廉二州一直到鸭绿江口,塞防自东三省一直到新疆,又自西藏一直到云南广东,岛屿关隘,统统都是识时务者不可不知的。 ①方城:今方城县,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始于夏代、为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楚地。②桃林: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为周武王放牛处。③虎牢:古邑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相传周穆王获虎为押畜于此,故名。城筑在大伾山上,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公元前673年周惠王复赐郑虎牢以东地,即此。汉置成皋县。④彭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后依次为彭国、徐国、宋国和楚国国都。 一看书宜知山川脉络也。舆地之学,今详于昔。故前人两戒四列①之说,大致近是,脉络终未甚明。蔡氏书集传所言,顾氏郡国利病书所引,尚多失之。今姑就中国论,顺天之脉②,则自甘肃南祁连历贺兰阴山而来;陕西河南湖北山东之脉,则皆自岷山出;云南贵州湖南两广闽浙江苏诸省会之脉,则皆自巴萨通拉木山③发。尝撰句以示儿姪辈,于北直云:燕京脉自西山来,次第张家口外推;岂独大青阴山接,贺兰祁连又崔嵬。中州云:黄河以南广幅员,山皆发自岷山前;近北崆峒抵河套,东出秦岭冢岭连。江浙云:仙霞岭处三省边,正北行至黄山巅;复然折东起天目,钱唐金陵隐隐连。以外俚语尚多,兹不悉录。习舆地者,但取《水道提纲》、《海国图志》、《图史提纲》、《朔方备乘》、《一统志》、各种省志、暨前贤语录文集,参互稽考,更证以两山之间必有州焉④之意,自知其实。(山东之脉,或以为自北渡海而来,终当从朱子⑤及近人说为是。) 译文:一看书应当知晓山川脉络之走向。舆地学说,现今要比过去详细得多。故而前人两戒四列的说法,大致与今相近,但脉络始终不甚明了。宋人蔡沈《书集传》所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引,还多有失误的地方。现姑且就中国而论,京师一带的山脉,则是从甘肃南祁连山经贺兰阴山而来;陕西河南湖北山东的山脉,则都是出自于岷山;云南贵州湖南两广闽浙江苏诸省相交的山脉,则皆由巴萨通拉木山发出。我曾撰写诗句以传授给后辈,对北直隶写道:燕京脉自西山来,次第张家口外推;岂独大青阴山接,贺兰祁连又崔嵬。中州写道:黄河以南广幅员,山皆发自岷山前;近北崆峒抵河套,东出秦岭冢岭连。江浙写道:仙霞岭处三省边,正北行至黄山巅;复然折东起天目,钱唐金陵隐隐连。此外类似俚语尚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学习舆地的人,只要有《水道提纲》、《海国图志》、《图史提纲》、《朔方备乘》、《一统志》、各种省志、以及前贤语录文集,互相参考查证,更加能考证两山之间必定有河川的意义,自然可知事实所在。(山东的山脉,或以为从北边渡海而来,最终还是要以朱熹及近人所说的为准。) ①两戒四列:戒通界。两戒指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新唐书·天文志一》:“ 一行 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四七:“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陈世宜《游双清别墅即事一首索中垒和》:“行行心迹双清地,莽莽河山两戒思。”四列,相传夏禹治山导水,有三条、四列之说。“四列”说创于东汉儒学大师郑玄,谓由北至南将山脉分成四列。②顺天之脉:顺天即京师北京。中国所谓有三大龙脉,其一曰艮龙发脉,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即西起昆仑山,向北延伸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转向大兴安岭与长白山脉,长白山出朝鲜入海。其二曰震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即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秦岭-大别山-转到江浙一带入海。其三曰巽龙发脉,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即西起昆仑山,进西藏,向南到云南贵州,经横断山脉向东到两广,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至福建武夷山,入海至台湾玉山山脉。与姚氏所言基本一致。③巴萨通拉木山:即唐古拉山。④两山之间必有州焉:出自《周礼·考工记·匠人》“两山之间,必有川焉。”此“州”疑为“川”之误。⑤朱子:即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九·禹贡》有言:且太行山自西北发脉来为天下之脊,此是中国大形势。其底柱王屋等山皆是太行山脚。今说者分阴阳列,言“道岍及岐,至于荆山”,山脉逾河而过,为壶口雷首底柱析城王屋碣石。则是荆山地脉却来做太行山脚,其所谓地脉尚说不通,况禹贡本非理会地脉耶! 一看书于险要及州县名,均宜撰为歌括也。险要已恐易忘,州县尤难悉知。初学者有歌括可诵,虽或见嗤大雅,实属便于记忆。但纂言时要使形险塞要,即寓于州县句中,方不徒记州县之名而已。尝撰句以示儿姪辈,于湖北汉阳府云:汉阳府治首汉阳,汉川孝感黄陂详;益以沔阳州已毕,潮宗江汉水汤汤。襄阳云:襄阳之府治襄阳,形胜东南第一疆;枣阳宜城南漳外,谷城光化均州详。其阨塞所关,如越南云:一带横山亘越南,圻分南北此中参;轮船直达三江口,阨险山西要熟谙。今亦略举一二以概其余。 译文:一看书在险要及州县名称方面,均应撰写成歌诀记忆为宜。险要又担心容易忘记,州县尤其难以全部知晓。初学者如有歌诀可以记诵的话,即使有时难登大雅之堂,却实属便于记忆。但在编写句式时要让形险塞要,即时寄寓于州县的句子当中,才不是仅仅只记诵州县的名称而已。我曾撰写歌诀以传授给后辈,对湖北汉阳府写道:汉阳府治首汉阳,汉川孝感黄陂详;益以沔阳州已毕,潮宗江汉水汤汤。襄阳写道:襄阳之府治襄阳,形胜东南第一疆;枣阳宜城南漳外,谷城光化均州详。对于有关险要之地,如越南写道:一带横山亘越南,圻分南北此中参;轮船直达三江口,阨险山西要熟谙。在此略举一二以概括其余。 一看书宜备红印今图底本也。李氏舆地沿革图、湖北杨刻沿革险要大图,均以目前各省府厅州绘为一图,计里开方,以作图之底本。次取古时地名,墨印其上,此亦最为明晰。但以出自旧刻,往往不经意看过,不如自具此图。遇地名则注于上,遇名山要隘则注于上,一纸既满,再易他纸。此为用心较密,收效较多。其尤妙者,读左氏或诸史,遇创业之主起事本末及大争战事,各用一纸备书于上,其事便朗然如在目前,久之且可积为卷轴,似于舆地之学裨益非小。 译文:一看书应准备以红色印刷的现代地图作为底本。李兆洛《舆地沿革图》、湖北杨守敬刊刻的沿革险要大图,均采用目前各省府厅州分别绘制为一幅地图,计里画方,以之作为地图的底本。然后再选取古时地名,用黑字印在底本之上,这也是最为明了清晰的。但这些大多出自以前过时的刻本,往往在不经意间会看错,还不如自备这种底图。一遇有地名就标注在上面,一遇有名山要隘就标注在上面,一张如果标满,再换另外一张。这就是用心较细,收效就自然较多。其绝妙之处,在于读左氏春秋或各种史书时,遇有创业之主起事本末及重大战争事件,各用一张纸详细记录在上面,这些事件便朗然有如在眼前一般,久而久之就可以累积成为一部书稿了,类似于舆地之学而言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一舆地宜勤行手绘也。晋代裴氏遗法,本属甚善,近世中西所用仪器,虽或不同,究其简明要语,总不出记里记向数字。今姑以小乡村言之,欲绘其图,先须计里,或用绳,或用铁,或以人行步为准,远近自可不误。其回斜曲直,则执罗经以定方位,或东或西,或忽南忽北。审视既实,并前所计里数长短,详记于纸已毕。随取印成大小计里方格,细意绘之,自然脗①合。虽地球经纬,且须上与天度相值,测北极,测中星②,事非造次可毕,然执此法以求于绘图,已思过半矣!此始学所宜亟从事也。 译文:一舆地应该经常进行手绘实测。晋代裴秀的“制图六体”,本来就已是相当完备的了,近世以来中西所用仪器,虽或有不同,考究它的简明扼要之处,总不外乎是记录里程记录方向数字。现姑且以某小乡村举例而言,想要绘制它的地图,首先须要计算里程,或用绳索,或用铁尺,或以人行步数为准,远近自然可以不会有误。那么有回旋曲直的话,就拿着罗盘来定方位,或东或西,或忽南或忽北。仔细审核既已属实,把之前所计算里程数长短,一并详细记录在纸上就告完成。随意选取印成大小不等的计里方格,细心进行绘制,自然吻合。即使地球的经纬度,要上与天文度数相当,测量北极,测量中星,事情并非仓促可以完成,然而拿这个方法运用到绘制地图之上,我想已是事半功倍了!这就是开始学习舆地之时所应当着重注意的地方。 ①脗:同吻。②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观察中星可确定四时。 (2016年5月25日) 上一篇巨大的荷兰国家地图集一观
下一篇少见的《新中国分省地图》
文章分类:
旧书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