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都江堰水道全图》详解发表时间:2021-10-12 14:24 《四川都江堰水道全图》详解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在今成都平原都江堰市西侧岷江上修建,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采用无坝引水的妙招,科学、有效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灌区水系(流域),堪称世界水利文化的奇观。都江堰水系涵盖了整个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密布,宛如蜘蛛网一般,四通八达,可谓水乡泽国,既得灌溉之利,又除水患之忧,人文胜景,美不胜收,川省天府之国的美名,实有赖于此伟大的水利工程。 灌区内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约1500公里,水域面积8323公顷,绝大多数为岷江、沱江水系(均属长江中上游水系)。岷江干流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全长711公里,总流域面积135840平方公里。都江堰以上为上游,都江堰至乐山市一段为中游(河长216公里),乐山市至宜宾市为下游(河长154公里),在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进入长江;沱江上源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支。通常以东源绵远河为正源,从源头大盐井起至泸州汇入长江,全长636公里,总流域面积27860平方公里。沱江接纳岷江水源,与都江堰水网交叉,其上游右岸支流清白江上段即内江水系的蒲阳河,是岷江分水流入沱江的主要水道,于金堂县赵镇汇入沱江干流。 岷江经都江堰后分水而成内江和外江两大水系。内江起于鱼嘴左侧,朝东偏南经宝瓶口分为两股,左支至太平桥蒲柏闸后又分两支,北为蒲阳河,南为柏条河;右支至锁龙桥走江闸后亦又分两支,左为走马河,右为江安河,此即内江四大干渠;外江起于鱼嘴右侧,实为岷江正流,主要有金马河、沙沟河、黑石河、羊马河、西河等。金马河即岷江中游自都江堰外江闸至新津县境内南河汇合口之间的河段。 民国时期外江总干渠(即沙黑总河),包括沙沟河、黑石河、羊马河、江安河等河渠均自小罗堰引水,左分黑石河,右分沙沟河,再下分羊马河。解放后经改造后基本定型。沙黑总河自外江闸分水,至漏沙堰分沙沟、黑石二河,羊马河成为黑石河支流,江安河转自内江取水。 地图概述 采用近现代测绘技术编制的都江堰灌区水系分布地图,最早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四川省建设厅编制,建设厅都江堰测量队测绘的《四川省都江堰灌溉区域平面图》和《都江堰内外江各河分流详图》,这是都江堰历史上第一次标有比例尺的灌区地形图。次年六月,成都美信印书局编印发行《四川都江堰水道全图》(以下简称《全图》)一幅,尺寸87.5× 90 cm,略呈正方形,折叠后装入十六开大小(16.5 ×25 cm)封套内,因地图用纸甚薄,打开时极易造成破损。 《全图》无绘制人和绘制单位,推测应该是以建设厅上述两幅地图为蓝本,稍作增删简化而成。整幅地图系上下两张拼接黏合而成,周边无框,以红蓝黑三色套印,县界取红色,黑色标注地名及表示河流、山形,主要河流则绘黑色双线、中间添加蓝色。左下方有指北针、图例、比例尺和标高说明,图例列省会、县城、场镇、县界、山形、河堰、流向、急流等八种,比例尺作十万分之一英尺(约30.48万分之一),标高注明“系假定关口二千英尺起算”(关口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岷江与白沙河汇合处岷江右岸;二千英尺合609.6米)。 图中所示自都江堰向东侧(内江)、西侧(外江)略呈扇形辐射状,东侧沿蒲阳河(清白江)直抵金堂赵家渡(今赵镇街道)与毗河汇合处,然后转向南由成都沿府河、南河直达仁寿县黄龙溪(今属双流区);西侧沿沙沟河、泊江河、西河、金马河一路南流直至仁寿县青龙场(今属眉山市彭山区青龙镇)。 其范围主要包括了成都县(1952年撤销,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成都市和温江县、新都县、郫县、新繁县四县);华阳县(1965年撤销,并入双流县);双流县(2015年撤县设成都市双流区);新津县(2020年撤县设成都市新津区);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崇州市,由成都市代管);温江县(2002年撤县设成都市温江区);郫县(2016年撤县设成都市郫都区);灌县(1988年撤县设都江堰市,由成都市代管);崇宁县(1958年撤销,并入郫县);新繁县(1965年撤销,并入新都县);新都县(2001年撤县设成都市新都区);金堂县(成都市辖县,建制无变化)。以及广汉县(1988年撤县设广汉市,由德阳市代管);彭县(1993年撤县设彭州市,由成都市代管);仁寿县(眉山市辖县,建制无变化);大邑县(成都市辖县,建制无变化)的边缘一部。 《全图》着重突出了对河流及堰、桥、滩、渡等水利相关名称的标注,如内外江干渠主要河流25条,堰名约220余条,这些河流、堰名如今有的已改道、改名,有的废弃、干涸,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整幅地图总体上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清晰美观、简明实用,较之于《四川省都江堰灌溉区域平面图》和《都江堰内外江各河分流详图》,其专业、精细程度估计稍次一些,但作为面向政府机关、一般院校及社会大众发行的普及性参考地图,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河道简述 鉴于当时绘图技术难以达到十分精确的地步,图中标绘也有偏差或失误之处,笔者囿于资料的缺乏和无法进行实地考证,只能尽最大之力依靠手头的图籍和网络的帮助,做些粗浅的核对和解读,将图中所绘二十余条河道分述如下,其所经过地名除开极个别模糊不清无法辨识的,均按图中标示逐一记述,部分实际位置或所属区划可能会出现舛误,尚祈诸位方家指正。 内江 一、蒲阳河 蒲阳河系内江最北的干渠,起于太平桥(今蒲柏闸),向东偏北流,经大向堰、谭家堰、蒲村(今都江堰市蒲阳街道)、马坡堰后折向东南流,过吴家堰、张子堰(现称獐子埝)、夹道堰、驾虹桥(原驾虹乡,今都江堰市天马镇驾虹村),于龙光堰附近入彭州市境。又过毛家堰(现称毛家碾),到谭家场(原庆兴乡,今彭州市丽春镇谭家场社区)万工堰(解放后修建人民渠,此即渠首,左分人民渠,现以此处起为蒲阳河下段,改称清白江)。蒲阳河至此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 出万工堰后,又过土地堰、濠子口、半边堰、熊家堰,到崇宁县石坝子(今属郫都区唐昌镇),右岸分出支流锦水河,旧时一般以此始称清白江(图中未标注)。过石坝子后,继续沿彭县与新繁县界线东南行,经古石坝子、火烧堰、太平场(今彭州市致和街道太平社区)、常乐堰、东瓜堰、杨柳堰、汪家堰、萝布堰、沙子堰、韩家堰、装合堰(现称庄黄堰)、鱼筒堰、永古堰、三尺堰、三忠堰,到新繁县与彭县竹瓦街(今彭州市蒙阳街道竹瓦社区)与新都县河吞场(即禾登场,今新都区军屯镇禾登社区)三县交界的凉水堰(禾登村三岔河处)后又沿彭县、新都界线东行,经流水堰(现称流水埝)、天星堰,在三邑场(今彭州市蒙阳街道三邑桥村)以下沿广汉、新都界线东行,经漏篼堰(现称漏冲埝)、老牛堰、粟米堰、上马棚堰、下马棚堰,至向阳场(今广汉市向阳镇)入广汉境,经天星堰、新丰场(今广汉市新丰街道)、白龙堰、万福场(今广汉市汉州街道万福社区)、冯家堰、蛮子堰,于三水关(今广汉市三水镇)附近纳濛阳河,入金堂县境(当地称中河)东转南,过青远桥、青龙堰、清江镇(今金堂县官仓街道双江社区)、万安渡、桐子园,最后于赵家渡(今金堂县赵镇街道)与毗河相汇,再东行汇入北河。清白江自人民渠渠首起,至汇入北河止,长81公里,流域面积636.5平方公里。 锦水河为蒲阳河(清白江)右岸主要分支。自石坝子引水,向东南经马街(今郫都区三道堰镇马街社区)、安集场(今新都区清流镇顺河社区)后入新繁县境,经新繁县城(原繁江镇,今新都区新繁街道)、南桥、马沙堰、关帝庙(新都县境)、于半节堰(白洋沱对岸今澳洲湾附近)汇入毗河左岸。1982年另建锦水河分干渠,进水口移至火烧堰处。 二、柏条河 柏条河起于太平桥,东偏南流经三生堰、洞洞堰、黄金堰、天通堰、罗家堰、金马场(今都江堰市天马镇),在献家堰、高堰子处入崇宁县境,过穆家堰、崇宁县城(今郫都区唐昌镇)、鲁罗堰、倒流堰、干堰子、万年场(即万寿场,今郫都区唐昌镇万寿街社区)、洞洞堰,在泡通堰入郫县境,又经三道堰(今郫都区三道堰镇)、人和堰(现称仁和堰)、腊踏堰(现称腊八堰)、金牛堰(现称牛角堰),至郫县新繁县交界处的石堤堰与徐堰河相汇合,以下称毗河。柏条河自蒲柏闸至石堤堰,河长44.8公里,流域面积258平方公里。 毗河起于石堤堰左支分水,右支为府河。自毗河口入新繁县境东流,经母猪堰、薛家船(现称薛家村)、龙桥(今新都区新繁街道新龙桥社区)、斑竹园,出麦黄堰后沿新都、成都(今金牛区)两县界线过新开堰、大龙堰、三邑河(今新都区三河街道)、唐家堰、毗桥、二江沱,至龙门堰、半节堰纳锦水河,东过泥巴沱复入新都县境,又经苟家滩向东偏北行,过新开濠、张家庵(今新都区新都街道张庵社区),在瓦窑滩附近入金堂县境(今为新都区与青白江区界),又东北流经新开堰、康家渡(原属祥福镇,今青白江区城厢镇康家渡社区)、粉子堰、黄家营(现称黄家巷)、东方堰、姚家渡(今青白江区姚渡镇),自姚家渡起为今青白江区与金堂县的界河继续朝东北,经三道拐、筒车湾、关王庙(西侧即由今青白江区进入金堂县)、大河湾,至赵家渡与清白江(中河)相汇合。毗河全长65.55公里。 沙子河自柏条河上的都江堰市三官桥起水,向东流经原胥家镇(今天马镇胥家社区)大郎庙,至天马镇罗家碾再汇入柏条河。1954年废弃。 三、走马河 古称“检江”,起于今都江堰市走江闸。东南流至三公里多处,左分柏木河,经三义堰、五陡堰(现称五陡口)、羊子堰、黄鹤堰(现称黄鹤埝)、至新场(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左分徐堰河,经红塔堰(现称红塔埝),至油子堰(现称油子口)左分油子河,至老堰沟(今聚源镇崇义社区境内)附近沿崇宁县、郫县交界继续东南流经腊踏堰(现称邋遢堰),过郭家湾后入郫县境,于两路(今郫都区安德街道两路口社区)附近(两河口)左分磨底河,过十家桥(即石家桥,今郫都区友爱镇释迦桥村)、普安场(今郫都区德源街道普安村)、唐家堰、黄土堰、下黄土堰、丁家堰、青龙场(今德源街道青龙村)、毛家桥、龙池堰,至三邑桥(现属温江区)为温江县与成都县界河(今一段为金牛区、青羊区界河),过马家场(今青羊区黄田坝街道成航社区)、猫猫堰、双江堰、清坡堰(现称清波堰)、老鸦堰、黄土桥、苏坡桥(今青羊区苏坡街道),至栏杆堰处为成都县、双流县(今青羊区、武侯区)界河一小段,迅即转为成都县与华阳县(今青羊区、武侯区)界线东流,经龙爪堰于成都南河口(今锦江区安顺桥处)汇入府河。走马河于郫县两河口左分沱江河后改称清水河,于青羊宫(图中未标出)纳磨底河尾水改称南河(又称锦江),图中均未予以标出。走马河同下段清水河、南河共长64.1公里。其中走马河长26.7公里,流域面积415平方公里;清水河、南河长37.4公里。 柏木河,自今都江堰市走马河左岸朝天堰(图中未标出)起水,向东南流经刘家桥后,过崇宁县,至郫县新场(原新民场镇,现属郫都区安德街道)汇入徐堰河,河长13.1公里。1970年河道被封,另开柏木河支渠代替。 徐堰河起于灌县新场,东南流经田家桥(今聚源镇崇义社区境内,图中未标出)入崇宁县境,继经迎龙堰后入郫县境,过牛王堰,于新场左纳柏木河;继东南过罗家堰、清溪堰、冯春堰(疑为长春堰),至金牛堰后,与柏条河相汇于石堤堰。徐堰河长36.6公里,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 油子河,又称游子河,原属古郫江的一段故道。于灌县油子堰走马河左岸起水,朝东南流入崇宁县境经竹瓦铺(原新胜镇,今郫都区唐昌镇竹瓦村)、刘家桥,于古水寺(应为白水寺)入郫县境,经东岳庙、老君桥以下落入府河。 磨底河,在走马河左岸郫县两路两河口(图中未标出)起水,东南流经郫县县城、合兴场(今郫都区红光街道合兴社区)、三道堰,于犀浦(今郫都区犀浦街道)附近入成都县境(今金牛区),经顺风桥、兵家桥一路继续东南流至今青羊区百花潭(图中未标出)附近汇入锦江。 府河为走马河下段河道,与毗河同起于郫县石堤堰,南流经半边堰(今郫都区团结街道石堤村),纳油子河后沿郫县、成都县(今属郫都区)继续南流,经干堰子、方家堰、茅苹堰,至两路口(今郫都区安靖街道)入成都县境(以下一段今为金牛区与郫都区界河),又经杨师堰、磨子堰、洞子口(今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洞子口社区);府河过洞子口后为城区河段,过砖头堰、官堰后入华阳县境,经南河口(以下今为锦江区、武侯区界河)、石牛堰、兵工厂(即白药厂,今高新区桂溪街道三瓦窑社区附近,府河城区段至此结束)、五桂桥、高板桥、高河坎(今桂溪街道和平社区附近,以下不远即流入今双流区)、中和场(今双流区中和街道)、姐儿堰、中兴场(今双流区华阳街道),至二江桥右纳江安河,又过童家场、广福桥(今华阳街道广福社区),至苏码头(今双流区正兴街道)以下为华阳县、仁寿县界河(今均属双流区),过永安场(今双流区永安镇),至白马滩附近入仁寿县境(今属双流区),过古佛堰、古佛洞,至黄龙溪处止(103.5公里处)。府河自此出双流县境,入眉山市彭山区境,又西南流至江口街道汇入岷江左岸。府河自石堤堰至江口,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 四、新开河 新开河,即江安河,古称阿斗河,又名酸枣河(本属外江水系,1957年改为与走马河并列引水,成为内江干渠)。起于今都江堰市走江闸,东南流经大湃缺、中湃缺、下湃缺、枧槽堰、土桥场(今都江堰市聚源镇江安村),至双枧澛(今三邑桥附近)出灌县,以下沿温江县与郫县继续东南流经天师堰、乌龙堰、金积堰、普兴场(今郫都区友爱镇普兴村)、潘家堰(现称潘家碾),至何家场(今友爱镇何家场社区)附近黄土堰入温江县境,经天生堰、高堰子、惠觉寺、肖家堰、艾家堰、毛家堰、温江县城(原柳城镇)、和尚堰、喇嘛堰、两合口(即两河口)、大坝漕,至双流县邹家场(今双流区九江街道邹家场社区)高堰后沿温江、双流两县交界东流,经青草堰、瓦窑滩,至三甲堰后入双流县境东南流(今为双流区、武侯区界河),又经马家寺(今九江街道马家寺社区)、吴家堰、金花桥(今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金花堰,至蚂蟥堰入华阳县境(今仍属双流区),经谢家渡(今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附近)、胡家滩、大湖堰、小桥,于二江桥汇入府河。新开河全长95.76公里,流域面积390平方公里。 外江 一、金马河 金马河即岷江干流成都河段,自小罗堰起,南偏东流,经鲤鱼堰、安顺堰、斗口堰,至八角堰附近一段,当地又称正南江。自八角堰以下为金马河,并左分羊马河,沿灌县、温江县交界经悦来场(今温江区寿安镇东岳社区附近),至玉石堤埂(今寿安镇玉堤村)左出杨柳河,又至苏家堰以下为崇庆县与温江县界河,经新场(今崇州市廖家镇新场村)、穿心店(即川心店,今温江区和盛镇玉河村)、红衣堰、合江店、三洞水,至刘家濠(今温江区金马街道刘家濠社区)附近右出大朗河,又经犁耙子、浠饭堰(即稀饭堰),至天星堰以下为崇庆县与双流县界河,过擦耳岩(今双流区彭镇金桥社区)、永平堰、沙湾、石马堰(今新津区花源街道石马村),至金石堰入新津县境,过永兴场(今新津区兴义镇)、花红堰、新场、广滩(今兴义镇广滩村),于龙王渡(今新津区五津街道文武社区)附近纳西河,新津县城(原武阳镇,现五津街道)纳南河后,复称岷江。金马河全长72.7公里,河宽300~500米,最宽处广滩达1200米。 杨柳河于玉石堤以下引水,初名杨武堰,东南流经河坝场(原玉石乡,今温江区寿安镇吴家场社区)、扁洞子,至刘板桥(今寿安镇复兴社区)右分金马沟(今废),又过黄水堰(现称黄水沟)、舒家渡(今温江区和盛镇舒家渡社区)、广东堰、菜子堰、温江县城、灯龙堰(今温江区柳城街道笼堰村),至柑子树(即柑梓树,今双流区彭镇柑梓社区)入双流县境,又经长丰堰、张堰、彭家场(今彭镇彭家场社区)、高堰子、黄水河(今双流区黄水镇),至新津县花园场(今新津区花源街道)附近入新津县境,向南经文兴场(原黄渡乡,今新津区普兴街道顺河社区),于毛家渡汇入岷江左岸。杨柳河原长60公里,1979年经改造旧有河道裁弯取直,缩为52.3公里,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 大朗河,又称大朗堰、大朗埝,自刘家濠引出,至万春堰附近入双流县境,经碾堰、宋家堰、万家堰、城隍堰、曹家堰、太子堰、流通堰、张三堰、花郎堰、周武堰、双江堰,至杨公镇(今双流区黄水镇杨公社区)附近白鹿堰、半边堰以下入新津县境,过花桥子(今新津区花桥街道),至旧县(今新津区五津街道桥津村)汇入岷江。解放后渠首及渠道已有改变,杨公镇以下现为石马支渠。 二、羊马河 羊马河自金马河右岸羊马河口八角堰附近引水,南流不远即纳穆家河,经八角场(今都江堰市石羊镇八角村)、至鲜家渡以下入崇庆县境,左分青阳河(即清阳河),又南流过晏家渡、老君渡(今崇州市羊马街道伏虎村)、羊马场(今羊马街道)、百丈堰、三龙堰、安静堰、龚家渡,至西林堰、夏家堰处纳青阳河,又过七星堰、春阳堰,至三江镇(今崇州市三江街道)与黑石河相汇,河长60公里。1970年羊马河口封闭,改于布袋口引水,夺穆家河故道,成为黑石河支流。1975年又缩窄河床,现河长48公里。 三、黑石河 黑石河起于今都江堰市沙黑闸,向南偏东流,经上水堰、酸枣堰(今都江堰市玉堂街道永胜村),至布袋口(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五桂村,原翠月湖镇)左分穆家河,经大兴场(今青城山镇民兴社区东江村)、清堰、石板堰、寸天堰、石羊场(今都江堰市石羊镇)、驾虹堰、八角场,至鹤项堰附近右分龙安河,过宝阳堰以下入崇庆县境,南经梓潼堰(今崇州市观胜镇梓潼社区)、簸箕堰、三宝堰、廖场(今崇州市廖家镇)、塔子堰、黄堰、廖家堰、中兴场(今崇州市羊马街道中兴村)、林子堰、刘保堰、万寿场(今崇州市大划街道万寿村)、朱石堰、薛堰、雷打堰、白果堰(今大划街道白果村),于三江镇左纳羊马河,过永通堰,至新津县永兴场新开堰处入新津县境,于龙王渡汇入西河左岸。黑石河河长76.4公里,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 龙安河自黑石河分出南流,经柳街子(今都江堰市石羊镇柳街社区)以下入崇庆县境,经石观音(原胜利乡,今观胜镇天胜路社区)、廖场、吴家岗、小罗寺(今崇州市崇阳街道小罗村),于大划石(今大划街道)以下汇入西河。解放后渠道已有很大改变,小罗寺以下改造为白马河。 四、沙沟河 沙沟河亦起于沙黑闸,清人钱茂在《都江堰堰功小传跋语》中称:“外江即正南江,分小支为石牛堰。其正支至鲤鱼堰右,则分沙沟河,而石牛堰之水合焉”、“其下为新石牛堰,再下为漏沙堰。由此分为三支:中名梓潼堰,右仍名沙沟河,左名小徐堰河。”图中自小罗堰起水后,南流即右岸有梓潼堰,左岸标注徐堰河。又经马家堰、哑巴堰、上官堰、下官堰、中兴场(原中兴镇,今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耆亭社区)、上八字堰、下八字堰、蒲草堰、清堰、万家堰,至杨柳堰(现称杨柳埝,今青城山镇民兴村二江桥附近)下右分泊江河,左分沙沟河,沙沟河东南行经普沱堰、马金堰、六丈堰、石羊场、新开堰、黄春堰、金斗堰、焦家堰、谢家堰(现称谢家碾)、关家堰,至天生堰(今石羊镇金龙村)附近入崇庆县境(今元通镇辖区),经蔡家堰、王家堰、陈家堰、观音堰,至受门堰汇入西河左岸。崇庆县境内一段标注为小沙沟河。1970年渠系改造后,沙沟河旧道已废,仅存泊江河。 泊江河自杨柳堰分水后,偏西南流经青龙场(现称青龙街,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蒲津社区)、斑固堰、青龙堰,至安龙场(原安龙镇,今青城山镇卉景社区)下崇古堰、三河堰入崇庆县境,又经崇圣堰、蛮婆堰,至元通场(今元通镇)汇入西河。沙沟河(含泊江河)全长31.7公里,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 五、西河 西河为岷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崇州市文井江镇境内火烧银(海拔3868米),河源至鸡冠山段称鞍子河,鸡冠山至味江河口段称文井江,在元通镇附近与味江河、泊江河、沙沟河相汇后始称西河。图中自元通场起绘出西河,东南流经崇庆县城(即崇阳镇,现为街道)、西江桥(原西江乡,今崇阳街道西桥社区)、千工堰、铁筋堰、工头堰,至牛皮场(原集贤乡,今崇州市隆兴镇文锦社区,图中未标出)附近入大邑县境,为大邑与崇庆、新津两县界河,过平头堰,至蒙渡(今崇州市三江街道蒙渡村,图中未标出)附近入新津县境,经张场(原文井乡,今新津区宝墩镇张场社区),先后与黑石河、羊马河相汇,至新津县城注入岷江正流。西河干流河长108公里,总流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 题外话 《全图》出版后两个月,即当年8月25日,在茂县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堰塞湖,对下游形成了巨大的隐患。10月9日下午7时,因连日降雨造成堰塞湖叠溪海子溃坝,高达二十丈的浪头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急速下泻,将都江堰内外江河道冲成卵石一片,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嘴、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被冲毁,损失惨重。其后当地进行了数次大修,又接连毁于洪灾。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人民渠、东风渠、牧马山干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及众多支渠,彻底改变了灌区面貌,千年灌区得以重新焕发了青春,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天府之国的人民永享繁荣和幸福。 参考地图书目: 《四川省地图集》,四川省测绘局,1981年。 《四川省地图集》,成都地图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四川省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2010年1月第二次印刷。 《温江地区地图集》,四川省温江地区行政公署、四川省测绘局,1982年。 《成都市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
文章分类:
地图捕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