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地图鉴赏(四十九)—— 解放初期的上海邮政分区地图发表时间:2022-10-15 23:53 上海老地图鉴赏(四十九)—— 解放初期的上海邮政分区地图 上海解放的第二天,即1949年5月28日,市军管会接管了邮政管理局、电信局和国际电台,人民邮政的新纪元拉开了序幕。邮电企业接管之后,在邮政方面的改进和调整措施是首先重新划分了邮区,将原上海邮区管辖的苏南部分地区划归江苏;其次调整了邮政经营业务,实施邮政与铁路、银行业务分工,即邮局以寄递个人包裹为主,铁路局以寄递商品包裹为主。邮局办理个人汇兑,银行办理工商汇兑;三是推行“邮发合一”,自1950年起接办报刊发行业务,从而确立了以函件为主体,经营函件、包裹、汇兑、发行四大业务的邮政格局。 其中邮件投递业务是邮局最为主要的经营项目,与普通市民书信来往、日常生活需要等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自1947年4月1日国民党当局实行邮件投递分区制后,邮件投递速度和能力大大增加,错投、误投等现象也大为减少,这一投递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亦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采纳并继续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投递分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分拣投递效率,上海邮政管理局在1947年修正第二版《上海市邮件投递分区街名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基础上,修改增订了一些有所变更的街道路名和经调整后的门牌号码,以及新建的里弄村坊等,于1950年12月初版发行了修正第三版,并在各网点面向社会公开出售(定价人民币旧币2500元)。 新版《一览表》开本约48开,平装横排,封面所绘图案是手持的一封标准信封书写式样,下有“书写邮件封面,请注投递区号,邮局分拣省时,投递可以加速”的宣传词。全书分正文及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包括邮件投递分区说明、投递分区总分图、上海市新旧路名对照表、名称相同或近似易于混淆之邨坊表、大楼一览表、分区须知、上海通俗街名、邮件投递分区街名检查表、检表说明目次及说明等,其中投递分区总分图有地图十八幅,即总图(上海市邮件投递分区简图)一幅、分区图十七幅,地图加上街道路名为主要内容,这就与民国36年(1947年)上海绿园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邮递便览》(以下简称《便览》)相类似,也可视为一本地图册,确切的说书名更应该称作《上海市邮件投递分区地图附街名一览表》才恰如其分。 十八幅地图亦为双面单色印刷,每幅均折叠装入;在绘制手法上与《便览》如出一辙,差别不大,其相同点是内容单一,主要标记了管理局、支局所在地,道路及道路名以及铁路、河流、分区界、村镇、公司、公园、体育场、学校等,同样有指北针,无比例尺。不同点是部分图幅所示区域较《便览》要大,如第四、五、十六、二十、三十投递区,《便览》只绘出了一部分区域,而《一览表》则全部予以绘出;其次各分区图列明了东西南北四至,以示各投递区的方位及轮廓。 《一览表》中全市划为二十个投递区,比《便览》所示的十八个投递区增加了第二十八、二十九两个投递区,其余各投递区除第四、十九、三十区有变动外,区界基本保持原状。第二十八区在沪杭铁路以西真如区(现大部划归普陀区)地界内,其四至标为东至长宁路、沪杭铁路口,南至虹桥路口,西至新泾附近乡区,北至交通路、中山北路、朱家湾后浜、真大路国际电台乡区、真南路华东农校乡区。第二十九区自原第十九区分出,以杨树浦港(兰州路东侧)为界,西为十九区,东为二十九区,其四至标为东至黄浦江,南至西湖路(以浜为界),西至马玉山路,北至军工路、虬江码头(以浜为界)。 第四区的四至标为东至浦东南路、其昌栈街及十八间,南至张家浜,西至黄浦江,北至黄浦江,图中范围较《便览》扩大许多,向东直抵张江栅(今浦东新区张江镇);第三十区的四至标为东至军工路虬江码头,南至黄兴路孔江路口,西至水电路大隆酒坊,北至庙行镇,其扩大的范围主要是向西拓展至江湾、大场等区域。这些面积较大的投递区在《一览表》中虽全域绘出,但囿于图幅本身大小的限制,字体异常纤细,有的模糊不清难以辨识。 二十个投递区每区内指定一个邮局,办理该区投递事务,投递区号以管理局(总局)投递地界定为〇区,其他则依照市内各支局号码而定,如第一投递区,为一支局投递地界,余类推之。按《一览表》中“各投递区支局局名及区号一览”所示,一支局即昼锦路支局,辖第一区;四支局即东昌路支局,辖第四区;五支局即吴淞路支局,辖第五区;九支局即石门二路支局,辖第九区;十一支局即福建中路支局,辖第十一区;十二支局即金陵中路支局,辖第十二区;十三支局即金陵东路支局,辖第十三区;十八支局即思南路支局,辖第十八区;十九支局即提篮桥支局,辖第十九区;二十支局即徐家汇路支局,辖第二十区;二十一支局即南车站路支局,辖第二十一区;二十三支局即静安寺路支局,辖第二十三区;二十五支局即建国东路支局,辖第二十五区;二十七支局即长宁路支局,辖第二十七区;二十八支局即周家桥支局,辖第二十八区;二十九支局即杨树浦支局,辖第二十九区;三十支局即市中心支局,辖第三十区。同时注明第十二区投递事务暂由十八支局办理,十六及十七支局自停闭后尚未恢复,故十六区投递事务暂由二十支局办理,十七区投递事务暂由北站支局(八支局)办理。 《一览表》侧重于对地名等的登载和说明,编者考虑到上海的街道路名、里弄邨坊几经更改,不易记忆,就算是久居本地的市民亦感困难,为便利使用者查考起见编列了一系列的对照、检查表,这也是分区图最有力的发挥和补充。 “上海市新旧路名对照表”一是将市内各路新旧名称分别载明,如有某路名曾经一改再改,则将所改各名称按先后顺序并列,以此可知变更沿革,例如本表第28页第11画内所载淮海中路(新路名)系由霞飞路、泰山路、林森中路等旧路名依次变更而来。二是凡新路名称每有一二字的差别,其旧路名即各不相同,如复兴路,其东路为旧肇嘉路,中路为旧辣斐德路,西路为旧白赛仲路等,故另列“名称近似易于混淆者”路名表,以供鉴别。三是还有路名虽同而投递区域不同的,再另列一表,藉便查阅。 上海里弄邨坊数以万计,里弄名称相同的多不胜数,邨坊名称相同或近似的也不少,稍不留心就容易产生谬误。因里名雷同者过多且篇幅有限未能得以详载,仅编列了“名称相同或近似易于混淆之邨坊表”,以资使用者鉴别而避免混淆。其次沪上别墅、别业及大楼名称亦颇繁多,只择其重要的分列“别墅与别业”、“大楼一览表”于后。 “分区须知”一是对如何划分投递区界作了详细说明与解释,目的在于让公众了解分区情形,能适当掌握投递区号办法,以达到合作推行投递分区制的效果。二是有寄件人在寄件时沿用旧俗地名,若非上海本地人,恐难以尽知其所在,“分区须知”对此类旧俗名称作了详细的说明,并附“上海通俗街名”一栏供使用者参阅。 “邮件投递分区街名检查表(检表说明)”以当时现行街名为主,按照笔画顺序排列,如有旧街名的,一并附注于括弧内以备参考。各街路所属投递区,则列明于街名右侧,凡一街路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投递区的,则查看最右侧的说明目次页码附后说明。“说明”栏内所载交界与分界各干路上的里弄均依街路门牌前后顺序排列,同时在里弄名称之前加注弄号,若只有弄号而无里名的则注明弄号,只有里名而无弄号的则注明里名,同时在可能范围内将无弄号的里名列入其左右相邻里弄之间,这样一来不仅可方便检查分区,而且一般公众寻访里弄,用作指南,亦无不可。 此外,因第一区区域内的街路名称繁多,颇难记忆;第四及第二十区投递事务又分本区与界外办理,以及第三十区区域内多有不常见的路名,为解除上述困难起见,编者最后分别各列一栏作为附录详加说明,即第一区投递区域表、第四区及界外投递区域表、第二十区界外投递区域表和第三十区投递区域表,以备各界参考。 总体而言,《一览表》与《便览》可谓是见证上海解放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邮政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且《一览表》特色更为鲜明,自成一体,其编例称“内容丰富,编排醒目,玲珑美观,携带便利,尤其余事”,实非溢美之辞,再加上收录了适当的图文并茂的广告,更增添了一份怀旧感在其间,也提升了它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