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比例地形图巨制—— 《中国1:100万地图》鉴赏记发表时间:2023-10-28 23:45 等比例地形图巨制—— 《中国1:100万地图》鉴赏记 一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基本地形图,它是国家开展经济、国防建设和文教科研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又是编绘各种地理图的基础资料。我国基本地形图系列有1∶500、1∶1000、1∶2000、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十一种,前八种为直接测绘成图(也有编绘成图),后三种为编绘成图。其中1:100万地形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中比例尺最小的地图,共包含77幅标准图幅。 1:100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大范围内进行宏观评价和研究地理信息,是国家各部门共同需要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地形要素的平台,“该图在广大的区域范围内全面地反映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为各用图部门提供共同需要的地形基础。用于中央和省区领导机关作为了解与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各专业部门用于拟定总体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的工作底图。在军事上是一种战略用图,主要供统帅部解决战略、战役任务,航空兵飞行等用。可作为编绘小比例尺地理图和各种专门地图的基本资料”。(《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由国家测绘局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1:100万地图》正式面向社会推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种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全套共77张,单面彩印,约四开大小,折叠后装入正度八开(787×1092mm)的漆面精装盒内。印量一千套。 1:100万基本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编制成图(其他比例尺基本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幅、编号采用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标准,即由赤道开始,纬度每4°为一列,依次用拉丁字母A、B、C…V表示(列号前一般冠以N或S以区别北、南半球,因我国全境地处北半球,故图号前的N全部予以省略));横向自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纵行,将全球分为60纵行,依次用1、2、3…60表示,列号加行号即为该图的编号。《中国1:100万地图》以1992年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 89—92》为基准,首幅“曾母暗沙”,编号A-49;尾幅“新民”(黑龙江省呼玛县兴华乡新民村),编号N-52。坐标系和高程系分别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1985年黄海高程系”,行政区划资料截至1995年12月。 《中国1:100万地图》所使用的底图是我国编制的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从1976年启动到印刷完成共经历了六年多时间,77幅地形图中由陕西省测绘局负责32幅,黑龙江省测绘局负责27幅,四川省测绘局18幅,到1981年先后完成了编刻工序,1982年完成印刷。“鉴于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是在全国实测地形图基础上编制而成,其质量之高、内容之新、要素之全,是其他中国历代1:100万地形图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第一代、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的编制概述》,刘家信,《地图》1997年第一期) 《中国1:100万地图》在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基础上对交通线路、行政区划等地理信息要素进行了修改、更新和调整,地图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基本上反映了各地理要素的分析特点和区域对比,较好地展现了全国各地不同地貌的地理景观;加之印刷精良,套印精审,刻划精细,在制印中选用120/吋网线作为基本网线,以八色(浅蓝、深蓝、深绿、棕、金红、紫、墨绿、黑)的彩色线划和以三色(墨绿、中蓝、浅棕)两种形式上版,整体墨色饱满,清晰鲜明,不愧为我国地图发展史上一部全方位展现祖国疆域壮丽山河的最详细、最权威和最高水平的地形图。 二 下面,我们就《中国1:100万地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和架构做一简单的梳理和赏析。首先,鉴于1:100万地图已经属于小比例尺地图,而小比例尺地图的缺点是难以把一切地理现象应有尽有的表现出来,如何取舍、简化而又不失水准,这的确是考验制图工作者水平和制图工艺高低的一大挑战性工程。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在制作中对“基本资料复杂、比例尺大、资料与成图比例相差悬殊、新增现势资料内容较多的图幅”(《中国第一代、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的编制概述》,刘家信,《地图》1997年第一期),采用过渡标描法进行各种内容要素的等大标描和制图综合,而后照相缩成1:70万并进行大版拼贴过渡;最后再缩制成1:100万比例尺图,作为编绘底图。此外,还将传统的全要素一版编稿法改用线划(包括等高线、高程注记)、注记、植被三版编绘,以及采用全要素分版刻图,即分为水系、地貌、地物、境界色带、森林和注记五版分别刻绘成图。 如此,一幅将地形地貌等勾勒描绘得栩栩如生的地形图就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尤其是在不少细节上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毫不夸张的说连一些公开出版的大比例尺地图都做不到。仅以“J-45·且末”这一幅为例,其中对沙漠的各种不同形态和特征的描绘精细入微,我们可以看到沙地、沙砾地;风蚀残丘地、流动沙漠;新月型沙丘链、沙垄;格状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沙山);复合型沙垄(沙山)、金字塔形沙丘(沙山)、固定与半固定沙漠;灌丛沙堆、沙垄等十来种,相当直观的感受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垠的气势与神秘莫测的魅力,引人入胜。 其次,对于地形地貌的表现,自然是运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加渲染的手法,其高度表的设计因各幅所在区域的地势高低不同而各异,且以完整包含陆地各类地形的“G-46·错那”为例,等高线的构成是:0,50,2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等高线间距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在500米以上间距固定为每隔500米一条。而色层的表现大致为50米以下取深绿色,50—200米区间取浅绿色,200—1000米区间取淡绿色,1000—2000米区间取浅橙色,2000—3000米区间取深橙色,3000—4000米区间取浅褐色,4000—5000米区间取深褐色,5000—6000米区间取紫色,6000米以上则以白色表示积雪常年不化的高山。在分层设色的同时加上渲染突出了山脉的走向及高低起伏,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因等高线间距过大造成地形地貌不明显的缺点,也极大地增强立体感和层次感。 我们再看“K-43·吐尔尕特山口”一图,一览天山山系从海拔100米到6000米以上变化十分剧烈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只见山地与盆地相间,河谷与槽谷相杂,对比甚为强烈,鲜明地映衬出巨大的地势反差,使得整个山系非常宏伟壮观。山体本身一是因断块隆升的差异性而出现若干不同海拔的梯级面分布广泛,层状地貌突出。二是冰川侵蚀造成的山体切割状、锯齿状形态尤为显著。编者还在该幅图中专门绘出了陡石山(岩石大部或全部裸露在外、坡度大于7.0的山地)和断崖两种符号,大大增加了山体险峻、陡峭的效果。 《中国1:100万地图》的设色呈现地势愈高设色愈暗,而低地、平原地带则着色明淡的显著特征。优点是低地、平原地带标注的交通线、居民点等要素都比较密集,着色明淡效果清晰易辨,美观大方。缺点是高山地带设色偏于深暗,虽然需要显示的其他要素不多,但视觉效果不太理想,分辨稍觉吃力,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带。 再次,海洋地貌的表现也是本图较为出色之处,以“D-50·黄岩岛”为例,先看等深线的构成是:0,60,100,2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其设色以蓝色为基调,即0—60米区间淡蓝偏白,60—200米区间为浅蓝色,200—1000米区间为蓝色,1000米以上为深蓝色。鉴于海洋需要标注的地理要素远不及陆地丰富,故而还添加了辅助等深线,标准是0—200米区间辅助线每隔20米一条,200—500米区间辅助线每隔50米一条,500—1000米区间辅助线每隔100米一条,1000以上辅助线每隔200米一条。辅助线的密集使用可以让我们很直观地观察到海洋地势起伏变化,平缓处和陡峭处皆一目了然,如同陆地上的山峰高程,这里也标注了水深注记和特殊水深注记(较周围深度有明显变化的水深)。此外,3000米以下的海底深槽(海槽)也予以了明示。 采用汉字对海底底质的注记则是另一大特色,海底表层一般由陆源物质沉积物、火山沉积物、生物沉积物或暴露的基岩组成,不同底质的分类在海洋工程建设、海底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际意义,同时也是舰船锚泊、潜艇坐底、水中武器发射以及海底地壳构造和运动等的重要参考资料。在“D-50·黄岩岛”图内,底质的注记就有泥、淤泥、黑泥、棕泥、绿泥、灰泥、球房虫软泥、放散虫、放散虫火山、沙、珊、珊沙、火山沙、细沙、白沙、沙贝等十余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密集等深线和海底底质注记的运用较好地克服了图幅海洋部分的单调和缺乏变化,也让我们对海底地形地貌和地质构成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 最后,我们来说说图例设计,《中国1:100万地图》的图例位于每张图幅右侧邻接图表的下方,图例鲜明反映了各图所在区域的不同特点,如上述“且末”图幅的沙漠形态,“吐尔尕特山口”图幅的山地形态,“黄岩岛”图幅的海洋形态等。各类注记符号类型多样,丰富齐全,基本上做到了重点突出,形象简明,易于识读跟领会,以及便于相互对照、兼顾,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都最大限度地得以体现和释放。 我们先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J-50·北京”为例,其一用不同符号标注居民地的分布状况,有100万人以上、50—100万人、10—50万人、5—10万人、1—5万人、1万人以下六种,其中50万人以上的居民地用红色的不规则方块表示城市区域。其二行政区域界线标出了省、地、县三级,同时用大小、粗细字体不同的汉字标示居民地的行政级别,分别为首都、省级行政中心、地级市行政中心、地区行政中心(同地级市行政中心字体,并在其下划线)、县级市及县级行政中心、村镇,首都、省级行政中心用红色字体表示。其三交通路线及设施分别有铁路及铁路桥、高速公路、主要公路及公路桥、一般公路、航海线及里程、港口、灯塔、飞机场。这里对铁路的处理稍感不足,难以引起读者注意,若画法上加以改进,或颜色加以改变,效果会更好些。另外公路也能标注里程的话,那就锦上添花了。其四在水文方面,针对不同的水域形态采用不同符号予以标绘出来,如河流有常年河、时令河、伏流河,以及干河床、渠道、运河等;湖泊有淡水湖、时令湖;水库则分依比例的水库(重要的、大型的水库)和不依比例的水库,其他还有井、泉、沼泽、盐碱地、盐田、分洪(蓄洪)区等。其六注重了对林木的标注,分别有森林、不依比例的森林、不依比例的经济林和灌木林。 上述的依比例和不依比例是地物符号的两种分类,依比例尺符号是指能够保持物体平面轮廓图形的符号,也称作轮廓符号或真形符号,其轮廓线与实地地物的轮廓相一致,可供使用人了解其分布、形状和性质,判定相应地物的长、宽和面积。不依比例尺符号则指不依地图比例尺表示的,一般为按地图比例尺缩小后显示不出来的重要地物符号,其作用仅表示实地某些地物的分布情况,反映不了真实的状态。 接下来再看“E-49·三亚”,主要了解海南岛及其周边特色鲜明的热带岛礁地物分布状况,特别是通过不同符号标绘的礁盘、滩涂等,这些礁盘有珊瑚礁、明礁、暗礁、干出礁;滩涂有珊瑚滩、红树林滩、沙滩、水中滩、沙地、沙垄。这里,醒目的红色珊瑚滩和珊瑚礁符号遍布海南岛沿岸各处和西沙群岛各个岛礁,典型的珊瑚礁海岸和大环礁套小环礁的南海诸岛,构成了海南热带地区美丽奇异的自然景观,也是海南独特地貌的重要象征。就像西沙永乐群岛大环礁,是由成串小环礁,如羚羊礁、金银岛等组成的大环礁,形成项链般璀璨夺目的“环礁链”,它们本身也好似一个巨大的海上公园,观赏、开发价值极高,观光、潜水等海洋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此外,红树林滩也是海南岛及华南沿海地区的独特地物,红树林多发育在有明显滩面的海湾或入海河口汇合处避风的淤泥质滩面上,海南岛的红树林海岸是我国发育最好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种类多,面积广,约有4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铺前湾、清澜湾等地。 三 总的来说,《中国1:100万地图》正确、生动、全方位地描绘了祖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和约473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圆满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交上了合格的答卷,贡献给了新中国地图绘制与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标杆和典范,即便存在一些细小的瑕疵或有待进一步完善、更正的地方,但根本不足以磨灭其在地图测绘史中独树一帜的精确性、创造性与标准性的地位。《中国1:100万地图》不仅是地理学者宝贵的参考资料,也是地图爱好者必不可少的收藏珍品。 附目录(无图名的图幅因其基本在我国国土范围之外故以编号代替)
文章分类:
芙蓉斋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