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绘儿童地理教材 耳濡目染侵略成果发表时间:2020-08-16 23:36 手绘儿童地理教材耳濡目染侵略成果 ——《日本满洲见学地理》一览(战前日本少儿地图之三)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 民国二十四年,即昭和十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军驻天津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其内容主要有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党政机构;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禁止抗日活动等等。协定的签署使河北的主权全部丧失而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在华北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为其进一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在我东北地区,溥仪于上一年正式即皇帝位,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元“康德”。伪满洲国已经彻彻底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日本国内,都已将伪满视作自家的领土一般,仅仅拥有一个名义上的附庸国身份而已。这种情绪反映到地图上,理所当然地要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内的。当时日本出版的本国地图,把伪满列入本国的行政区划是很普遍和自然的。尤其对少年儿童灌输侵略成果和扩张理念,称得上是绝好的载体。 笔者所藏《日本满洲见学地理》(以下简称《见学地理》),昭和十年五月由东京讲谈社出版,作为《少年俱乐部》杂志(《少女俱乐部》的姊妹篇)第二十二卷第五号附录而发行的。加藤谦一编辑,佐藤保太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谕)监修,岛田启三绘图。平装横本八开。封面有日本国旗和伪满国旗,配以伪满航空的飞机及亚细亚号列车的图案。在伪满国旗上,留下了两排竖写的钢笔字迹,上书“福岛县岩濑郡须贺川町上须贺川小学校五年一组吉田弘忠”,可知这是一名小学生使用过的地理课本或用作地理国情教育的课外读物。 “見学(けんがく)”一词在日语的意思是“参观学习”,“見学地理”相当于参考地理的含义。全书取“左图右志”的模式,左边一页地图,右边一页则为该图的解说,方便阅读和学习。其顺序依次是:北海道·桦太地方·千岛诸岛、奥羽地方、关东地方·伊豆七岛及八丈岛·小笠原诸岛、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四国地方、九州地方·萨南诸岛及琉球列岛、台湾地方·南洋群岛、朝鲜地方、满洲国·关东州。满洲国·关东州图幅背面附黑白单色的日满交通地图一幅。 地图部分以彩色印刷,解说部分亦附有部分地图或图画,以黑白单色印刷。地图采用鸟瞰式手法绘制,同时以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动漫画法,将各地的物产、产业、名胜、风情、建筑物以及人物、火车、轮船、飞机等等立体、直观、生动地描绘出来,形象各异,活泼有趣。譬如“满洲国·关东州”一图,我们看到绿色森林覆盖的山地,浅黄色的平原地带,红色字体表示地名,黑色字体表示物产等。各样物产分布其间,各色人等神态万千,陆地上铁路线火车穿行,海面上轮船满载货物直奔东瀛,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皇道乐土”景象。在解说中,编者直言不讳地说:“此满洲国,一则作为我移民之出路,一则可供我国物产之不足,实乃日本之生命线。”一语道破,再加以漫画地图于左,图文并茂,双管齐下,确是“用心良苦”。这种地图与漫画相结合的绘制手法在当时的少儿地理出版物中十分常见,发行量大,军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得了极佳的效果。 而且,日本人对漫画情有独钟,名家辈出,将漫画融入地图可谓得心应手。《见学地理》的绘制者岛田启三就是战前较为有名的漫画家,原名岛田启藏,1900年出生于东京,师从日本现代漫画的鼻祖北泽乐天。1931年起在《朝日新闻》上连载“コロコロボール(咕噜球)”,开始致力于儿童漫画的创作。1933年在《少年俱乐部》连载“冒険ダン吉(阿吉历险记)”,大受读者欢迎。1950年创立东京儿童漫画会并自任会长。1973年去世。岛田启三与横山隆一、田河水泡并称战前漫画三杰。 编者在序言说到:“这本《见学地理》,如今不仅有裨于地理学习之用,我想更适于多方面参详。我坚信无论上至总理大臣,下到寻常一年级学生,皆可从中有所收获。”漫画手绘地图的形式,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见到,更别提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地理国情教育了。差距的造成在那个年代是无可奈何的。 上一篇《大清分省分藩精图》考略
下一篇《最近支那分图》考略
文章分类:
东瀛旧图谈丛
|